南京市江宁五洲医院肛肠科医生表示,近这几天,小张的父亲因为老是大便出血来医院看诊而被要求进行住院治疗,这可把小张兄妹几个难为倒了。老人家以为自己是简单的肛门疾病不愿意住院,小张兄妹几个在病房外愁眉苦脸。
不要过度担心,便血只是一种症状,痔疮、肛裂、直肠息肉、痢疾等也都会出现便血,你理解的便血也许不是医生口中肠癌会出现的便血。那么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便血该怎样鉴别。
什么是便血?
便血是指排便时便中带血、滴血或射血的症状,此外,有些疾病引起的便血量较小,常常用肉眼不能发现,通过大便潜血试验来检查粪便中混有的少量血液,亦属于便血范畴。
不同的肛肠疾病出现便血该如何鉴别?
1.根据发病部位:
(1)肛门疾病:肛门疾病是引起便血常见的原因,痔疮、肛裂引起的便血都是便后滴血,严重的可以喷血,血色鲜红,血与粪便不混合。
(2)直肠疾病:直肠息肉是直肠的良性肿瘤,大便带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,距肛门很近的直肠息肉有时也会脱出肛门以外。此种疾病常见于儿童。如果有人持续便血,有下坠感,大便次数增加,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,同时有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的情况发生时,则提示可能有直肠癌发生的可能,这样的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,尤其是老年人。
(3)结肠疾病:结肠同直肠一样,也会有息肉与癌症的发生,溃疡性结肠炎、痢疾等病也可引起便血,此类大肠炎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脓血便,并伴有腹痛、发热、里急后重等症状。此外,一些比较少见的疾病,如肠伤寒、肠结核、肠套叠等,也会有便血的症状发生。
(4)全身性疾病:白血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血友病、凝血机制紊乱、胶原病、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见的传染病如鼠疫、斑疹伤寒等,都会出现便血。但在这些疾病中,便血仅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,便血的同时,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,因此,鉴别起来并不困难。
2.根据便血颜色:
如果是上消化道出血,血液就会在消化道里停留比较长的时间,那么红细胞会被破坏,其中的血红蛋白会漏出来,在肠道里与硫化物形成硫化亚铁,令粪便呈现出“黑便”、“柏油便”的颜色,也就是说,胃和十二指肠出血的可能性居多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,血色也可以是鲜红的,如果出血量大到这种程度了,就会出现头晕、乏力、血压下降之类的失血症状,这一点需要认真鉴别。如果血色紫红,混有粘液,并伴有恶臭,应考虑肠道肿瘤,特别是直肠癌的可能。一般便血呈鲜红色,且成滴状附于大便表面的,出血部位大多在下消化道肛门或距肛门不远的部位。便血呈鲜红色,常挂于干硬大便的一侧,大便后肛门出现周期性疼痛的,多见于肛裂。便便颜色可以告诉你,是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出了问题。
3.根据发病年龄:
儿童出现便血,多由直肠息肉引起,一般息肉引起的便血,血色鲜红、无痛,血与大便不混合。儿童出现阵发性腹痛、右下腹部可摸到肿块、血便呈果酱状,则应高度警惕小儿肠套叠的发生,有以上症状时,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,以免贻误病情。成年人出现粘液状血便,并伴下腹部疼痛、便频等症状,一般多是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症状。
由此可见,多种肛门直肠疾病都会出现便血,出现便血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,由专科医生根据发病部位、发病年龄、便血的方式、多少、颜色及是否伴有疼痛等症状综合分析,加以镜下检查、化学检查等科学判断。
患者点评:金杯银杯不如患者口碑